2025年3月14日,尼日利亚的阿布贾国际机场变得一团糟,到处都是嘈杂和乱作一团的景象。
候机楼里,成千上万的乘客在闷热又黑暗的环境里硬挺了整整六个小时,手机屏幕的微光在拥挤的人群中偶尔闪耀,婴儿的哭声和旅客的抱怨声交织成一片。
这次因为电网出故障导致的大规模航班延误,又一次让尼日利亚那脆弱的电力系统暴露在了人们的关注焦点里。
作为非洲人口最多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尼日利亚的电力难题早已众所周知。在全国2.3亿人中,有超过9000万从未连接到国家电网,私人发电机的轰鸣声也成为城市生活的常态。
在拉各斯的贫困区里,居民们早就习惯了每天靠柴油发电机来维持生活的状态。
虽说尼日利亚是全球第七大天然气生产国,也算是非洲头号石油出口大户,但怎么还会让自己陷入没有电可用的窘境呢?
电力危机的根源
到2023年,尼日利亚的石油出口赚了超过600亿美元,然而,这笔钱似乎并没有带来电力基础的发展和提升。
全国四家炼油厂的实际产能不到设计的20%,每天只能生产大概8万桶成品油,这一情况让90%的汽油变得得靠进口来补充。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居然有40%的天然气被直接烧掉了,电厂买气的价格还低到连运输费都赶不上。
尼日利亚的石油行业腐败丑闻那真是触目惊心,十年来,石油出口赚了超过8000亿美元,可每年因为腐败,流走的钱就有200亿美元之多。
2016年曝光的“国有石油公司未支付160亿美元石油收入”的丑闻,让大家一清二楚这个行业背后的暗箱操作,原本用来改善老百姓生活的资金,结果都被少数人圈走了。
尼日利亚的电力系统的每个部分都出了大问题,情况挺糟糕的。
那座装机容量为13610MW的发电厂,实际运转时的发电量只达到了装机容量的四成多一些,主要是因为输电线路的能力跟不上,加上配电公司也不愿意接受太多的电,导致电力都没法充分利用。
2024年9月2日,尼日利亚创造了三年来的最高发电量5313MW,不过,因为配电公司不愿意接受差不多1400MW的电力负荷,结果导致了电网崩溃。
电力线路老化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全国输电线路总长只有1.5万公里,超过70%的设备都用超过30年了,真是让人揪心。
在农村那边,很多输电线连绝缘都没有,老是出点短路啥的事故,麻烦得很。
配电单位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三分之二的企业长期都在亏着钱,主要原因嘛,就是用户拖欠电费的事挺严重,甚至连政府机构也欠着电费不还。
到了2023年,拉各斯一家配电公司因为空军拖欠了整整9年的电费,不得不切断了总统官邸以及86个政府部门的供电,结果还引发了武装冲突。
尼日利亚政府是过好几次去搞电力行业的改革,可效果都不咋地。
2011年的私有化改造,把发电、输电和配电这几块都交给了私人企业,但因为没有完善的监管体制,市场就变得扭曲得厉害。
超过一半的配电企业都已经倒闭,投资者也是望而却步。2019年,和德国西门子签的合作协议,本打算把电网输电能力提升12吉瓦,但到现在只搞到了试点阶段。
政策一改再改,搞得投资者心理直打鼓。2022年追着推的能源转型规划,目标是到2030年,全电力的30%靠可再生能源支撑,但到2025年头,又突然宣布要禁止进口太阳能电池板,说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
这样的政策摇摆不定,让外商对尼日利亚的电力市场不再有信心。遇到这种难题,尼日利亚该怎么应付才好呢?
尼日利亚的破局之路
在传统电力系统一遇麻烦就陷入瘫痪的时候,离网能源却在尼日利亚慢慢崭露头角。
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打算拿出550亿美元,帮3亿非洲人解决用电问题,其中也包括不少尼日利亚的居民。
一些优惠贷款让离网太阳能项目更容易搞起来,比如在北部的迈杜古里,那边建了个12兆瓦的太阳能混合发电站,每天能给大约3000家家庭送去稳定的电源。
中国的公司在这方面可是做了不少贡献。
迈杜古里大学柴光储综合能源电站由东方国际承建,不只帮学校解决了用电难题,也培养了200名技工,为当地带来不少实惠。
四达时代智慧能源公司已经和超过500个村庄签了微电网合作协议,打算到2025年前给十万户家户供电。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让大家看到了离网能源在尼日利亚的发展前景有多广阔。
随着离网太阳能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储能市场也迎来了飞快的成长和扩展。
尼日利亚的离网太阳能行业在过去五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2%,可以说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21年,尼日利亚的电池市场市值是730.8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这个数字会涨到1364.7亿美元。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非洲的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28GW,而到了2050年,很有可能突破140GW。
在大型储能项目上,Sun Africa与尼日利亚政府合作投资了22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光储一体的项目,里面包括了961MW的光伏发电和455MWh的电池储能系统,这将显著提升尼日利亚的供电水平。
在中小规模的储能方面,微电网项目正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政府打算建1300个微电网,总装机容量达1265兆瓦,涉及覆盖到4650万人。
尼日利亚不仅在储能方面有所突破,在锂矿资源的开发上也走到了前头,迈出了一大步。
北部地区找到了一批品质不错的锂矿,英国的Jupiter Lithium Ltd和美国的ReElemen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锂矿项目,合力开发着442平方公里的锂资源。
赣锋锂业在纳萨拉瓦州搭建加工厂,意在打好本土锂电产业链的基础。这一动作,不光能省下储能设备的进口开销,也能为尼日利亚带来不少就业岗位。
虽然离网能源的兴起有所缓解一些地区的电力紧张,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难题。
尼日利亚面临的未来挑战
随着靠谱的太阳能替代方案或者私人发电站的普及,电网的维护和升级费用,越来越多的人都不用出太大的力气了。
这可能会引发一个“服务变差→用户纷纷退出→成本飙升”的恶性循环,政府的政策得在推动离网能源和维护电网之间寻个平衡,比如把离网项目与电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补的电力供应体系。
尼日利亚的电力设施现已到了地全面升级一番的时候。
政府得多掏点钱,改善输电线、变电站啥的基础设施,还得帮配电公司提高效率,让电力输送得更顺畅。
而且,还得把天然气电厂的欠款问题搞定,确保他们能稳稳拿到天然气,供电不掉链子。
这个事儿得靠政府搭建个透明的监管框架,严格管控电力行业,确保一切在阳光底下运行。
全国还有大概8600万没有用上电的人口,2万个社区目前处在“没电可用”的困境中。政府得把这些地区的用电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搞好基础设施,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得下决心摆脱靠石油过日子,积极发展农业、制造业等不依赖油的产业,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不够充足,严重限制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只有把电力保障搞上去,才能为经济转型铺平道路。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尼日利亚的电力问题既是个难题,也藏着不少机遇。
国际合作能为尼日利亚引入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帮助他们迅速提升电力基础建设水平。
中国公司在尼日利亚干得不错,说明靠技术创新和加强本地合作,确实是解决电力难题挺管用的办法。
尼日利亚得把握储能和可再生能源崛起的好时机,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锂矿资源,搞出一整套完整的锂电产业链。
同时,要积极和国际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的优惠融资和技术援助,只有这样,才能从“资源诅咒”变成“资源红利”。
结语
尼日利亚的电力难题可归结为一个牵扯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复杂体系问题。
要搞定这个麻烦,得靠政府、企业还有国际社会一起合作才行。
离网能源的崛起以及储能市场的迅速扩大,为尼日利亚点亮了一丝新希望。在全球浪潮浩荡之中,尼日利亚也得勇于迎接变化,把握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良机,只有这样,这个非洲大国才能从黑暗中走出来,迈向繁荣。
当最后一盏灯火点亮,发电机的轰鸣也随之消退,尼日利亚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科元网-配资知名配资门户-配资网络炒股-网上配资平台开户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