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位业内人士聊天,得知一个惊人的信息,那就是部分互联网的退货险将逐渐下架。
之所以让人惊讶,是因为退货险已经打上了非车险成功转型的标签。
一是它的市场体量已经达到了百亿级别;二是退货险是互联网场景化业务的典型性产品;三是退货险是中小公司差异化经营和摸索的代表。
那为什么退货险如今走上了“穷途末路”,据业内人士称有以下的原因: 一是政策影响 为了加强互联网电商的服务和管理,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使得保险需求在减少; 二是互联网平台的”自保“能力在提升 退货险近几年逐渐蜕变成了保险公司的”通道业务“,即成本高体量大。因为核心的数据都掌握在互联网平台手上,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能力优势较大,保险公司的谈判权慢慢在下降。
2023年开始卖家投保占比逐渐超过50%,将迅速超过买家投保,这有利于互联网平台提升主动权。
据了解,最近某互联网平台要求保险公司的佣金前置,即保险公司需要在得到保费前将预计的佣金支付给互联网平台。 三是退货率高骗保严重 女装等品类退货率超50%,部分“职业退货人”通过虚构交易骗保,单案金额达百万元级;商家每单保费成本约5元,高退货率导致“保费>快递费”,2024年超30%中小商家关闭运费险服务。……退货险始于互联网,终于互联网。如果说退货险的下架是一个教训,那对财险行业应该有以下的思考:一是中小公司的业务创新需要不断迭代和深化中小公司的创新实属不易,有些是因为内部机制“胎死腹中”,有些是被同行打压,有些是被大公司“下山摘桃子”。退货险属于第三类,当市场体量成型后,大部分的业务进了大公司的口袋,原因就是业务创新缺乏迭代和深化,竞争门槛过低;二是保险的终级价值不是“场景”而是“风险减量” 非车险的场景销售一直是行业探讨的话题,退货险也非常符合这一基调,但是它目前困境提醒行业,保险的终级价值是风险减量。未来的退货险方向可能是与逆向物流企业合作,这样可将退货成本降低15%~20%。
科元网-配资知名配资门户-配资网络炒股-网上配资平台开户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