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开车出门,是不是总有两个幽灵在你脑子里打转?
第一个,是看导航上的续航里程,心里默念:这玩意儿怎么比我老板画的饼掉得还快?
第二个,是刷到某个电动爹又在地下车库表演原地飞升的新闻时,菊花一紧,默默离旁边的绿牌车远了三米。
续航焦虑和安全焦虑,就像压在新能源车主头上的两座大山,一座叫“跑不远”,一座叫“火葬场”。
而就在大家以为这俩问题得再等个十年八年才能解决时,一个平时闷声发大财的“挖矿”公司,突然跳出来,一脚踹翻了桌子,说:不好意思,这俩问题,我好像一起解决了。
这家公司,叫赣锋锂业。
他们说,固态电池,已经从PPT里爬出来,装进真车里跑了。
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新能源的下半场,裁判还没吹哨,就有人直接带球冲进了对方禁区。
1. 电池的“阶级跃迁”,有多野?
很多人对赣锋锂业的印象,还停留在“家里有矿”的土豪阶段。
他们掌握着上游的锂资源,干的是把石头变金子的买卖。
而动力电池这块,江湖上都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传说,一个“宁王”,一个“迪皇”,两家联手按着所有车企的脑袋摩擦,市场份额加起来能让你怀疑人生。
现在,一个卖原材料的,突然说自己掌握了核心科技,这感觉就像什么?
就像你家楼下卖面粉的王大爷,突然宣布他破解了可控核聚变。
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这里。
要理解这个“核聚变”的威力,咱们得先扒光了看看,固态电池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现在你车里那块电池,本质上是个装着电解“液”的罐头,跟咱们用的充电宝没啥本质区别。是液体,就容易浪,一浪就容易出事儿,比如漏了、热了、炸了。
而固态电池,就是把里面的“汤汤水水”全换成固态的电解质。
这操作带来的好处简单粗暴:
第一,安全。固态电解质,不可燃,不爆炸。这就好比以前你揣着个装满汽油的玻璃瓶开车,现在换成了一块高压缩的煤块。就算你拿锤子砸,它最多也就掉点渣,想让它表演个烟花秀,难度系数极高。电动爹的“火”葬场属性,直接被物理阉割了。
第二,能装。能量密度更高。这就意味着同样大小的电池,能塞进更多的电。续航1000公里,不再是吹牛逼,而是成了可以量产的KPI。那些在高速服务区为了个充电桩差点打起来的兄弟,终于可以体面一回了。
第三,耐用。循环寿命更长,衰减更慢。你的电动爹开了几年后,不至于变成“电动爷”,续航打个三折,卖二手车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所以你看,固态电池解决的,全是现在电动车最戳人肺管子的痛点。
它不是改良,是革命。
谁先搞定它,谁就等于拿到了新能源战场的“无限手套”,可以打个响指,让一半的对手直接消失。
2. 挖矿的,凭什么掀桌子?
问题来了,这么牛逼的技术,为什么是赣锋这个“矿老板”先搞出来了?宁德和比亚迪在干嘛?睡着了吗?
当然没睡着。但这里面的商业逻辑,比技术逻辑更骚。
这事儿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宁德和比亚迪,现在是拳王,他们现在的液态电池技术路线卖得正爽,现金流哗哗地进。对他们来说,现有技术就是一台巨大的印钞机。你让他们停下印钞机,去all in一个八字刚有一撇的新技术?
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也面临巨大的沉没成本。转型太快,自己革自己的命,左右互搏,容易扯着蛋。
但赣锋不一样。
它在旧的牌桌上,只是个卖筹码的,虽然也赚钱,但话语权不大。它想上桌当地主,就必须掀了这张旧桌子,换个新玩法。
所以,赣锋从2017年就开始布局固态电池,砸钱、挖人、搞研发,悄悄发育。这种操作,在商业上叫“非对称打击”。
你在你的主航道上巡航,我在我的潜行路线上磨刀。
更骚的是,赣锋自己就是卖“面粉”的,它现在自己开面包房,成本控制能力是别人比不了的。当别的电池厂还在为锂价波动而焦虑时,赣锋已经实现了“前店后厂”的终极模式。
所以,这次官宣“量产”,与其说是技术发布会,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军事威慑”。
它的潜台词是:各位车企爸爸,别再被那两家Pua了,我这里有新货,虽然贵,但能治病。
3. “量产”的艺术:先开枪,再瞄准
当然,咱们也得现实点。
赣锋说的“量产”,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马上下楼就能买到1000公里续航的固态电池车?
想多了。
业内的共识是,这大概率是“半固态”电池,属于过渡产品。而且初期的产能和成本,决定了它只可能用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旗舰车型上,秀肌肉的意义远大于走量。
这叫什么?
这叫“快种快收”的互联网打法。
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你非得等一个技术完美无瑕了再推向市场,那黄花菜都凉了。
正确的姿势是,先把概念打出去,把预期拉满,把股价搞上去,把合作伙伴吸引过来。
这就像游戏公司发布一个“抢先体验版”,bug多不要紧,核心玩法牛逼就行。玩家骂归骂,钱还是会掏的,最重要的是,你把市场的注意力都抢过来了。
赣锋这一枪,直接打乱了整个行业的节奏。
你看,对车企来说,这简直是天降甘霖。
过去几年,车企被“宁王”折磨得够呛,电池成本占了一大半,自己辛辛苦苦造车,最后发现是给电池厂打工。现在好了,多了一个选择,而且是个能提供“未来科技”的选择。就算暂时不用赣锋的电池,拿着赣锋的报价单去找宁德和比亚迪谈判,腰杆子都能硬三分。
议价权,这才是车企最渴望的东西。赣锋恰好就把这把刀子,递到了他们手里。
而对宁德时代来说,这就是赤裸裸的“塔下强杀”。
虽然宁德也在研究固态电池,但进度一直藏着掖着。现在赣锋直接把牌甩桌上了,逼得你必须跟。你跟还是不跟?跟了,影响现有产品线;不跟,眼睁睁看着对手抢占“下一代技术”的心智高地。
这就叫阳谋。
4. 谁会在这场洗牌中掉队?
一场技术革命,总会伴随着一地鸡毛。
那么谁会是最大的输家?
首先,是那些技术落后、只会打价格战的二三线液态电池厂。当头部玩家开始玩“升维打击”的时候,这些还在“二维世界”里内卷的玩家,会发现自己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最后可能连渣都不剩。
其次,是那些炒作概念、没有真东西的“PPT造电池”公司。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听风就是雨,是个公司画个饼就能拿到融资。现在真神下凡,李逵来了,那些李鬼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最后,是一些在技术路线上选择躺平的海外巨头。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卷到了世界之巅,现在又在下一代技术上抢跑,这会让日韩的一些传统电池厂商非常难受。以前是他们技术封锁我们,现在轮到我们用技术壁垒让他们喝西北风了。
说到底,赣锋锂业这一步棋,其核心不是技术,而是“战争”。
这是一场关于未来市场定价权的战争,一场关于产业链话语权的战争,更是一场关于用户心智的战争。
普通消费者能得到什么?
短时间内,你可能买不到便宜的固态电池车。
但长期看,这场神仙打架,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
竞争,会逼着巨头们加速研发,降低成本。今天还是高端车专属的黑科技,三五年后,可能就成了十万块家用车上的标配。
安全焦虑的枷锁被打破,续航焦虑的紧箍咒被摘掉,电动车才算真正完成了从“尝鲜的玩具”到“可靠的工具”的进化。
所以,赣锋这一枪,打得好,打得妙。
它不一定能立刻成为新的王,但它成功地让所有人都意识到:
旧的王座,开始晃了。
而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只需要搬好小板凳,看这些巨头们如何为了我们的钱包,打得头破血流。
毕竟,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给用户看,顺便再踹两脚。
现在,桌子已经被踹翻了,好戏才刚刚开始。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科元网-配资知名配资门户-配资网络炒股-网上配资平台开户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