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不是花架子,而是实打实的功力积累。高手随手一拨,看似轻巧,实则背后是多年内功与筋骨锤炼的结果。没有深厚的根基,再精妙的技巧也只是空中楼阁。
身上有了东西,人不能嚣张,练拳亦是修炼心。有功力,更要有德性,叫功德。止戈为武。练武之人,不应喜杀戮lu,要灭戾气,培养好生之德。有智慧的武人,都是身心并修。
做好笔记,看看一段时间,自己有哪些长进,记录下来。人发奋图强,别等别靠,自己成全自己。有句话叫,太极滑,八卦奸,其实这是误读。越是内家玩意儿,越强调内在功力。
图片
看着巧妙,以为有捷径,图快,心里有了投机念头,功就不扎实了。所谓捷径,是找对了法门,得了正法,还要依法练功。下功夫,并非急火猛催,而是滴水穿石,恨不得一朝成就,
耐心放下,静定自己,积少成多,由浅入深,渐行渐深。你看那,大雨滂沱前,必有乌云压境。繁花似锦后,必是沧海桑田。功夫深了,有情有景,看什么都能触动你。进入一种境界,要立一种精神。
有精神,不是张牙舞爪,不在声势大小,在于境界内涵。神态威猛,刚劲非凡,柔和顺遂,清灵迅捷,这都是好的。重要的是,如何走得长久远。武人避免盛极而衰,保养状态,就要通晓易理。
图片
变化之道,就是能量起伏过程,由弱转强,又或泰极生否。练拳如人生,如何把握节奏,驾驭趋势,需要静静思考。浮躁错过风景,细致窥见精髓,学会做个有心人。什么事儿,做到犹性未足,就合适了,恰到好处。
斧劈柴,刀斩物,真正的劈劲不在手臂,而在背腹。传统武术讲究“斫”劲,即下劈时合腹扩背,丹田瞬间收紧,力道才能迅猛透达。练内功切忌贪快,初时丹田微颤即可,日久功深,自然由弱转强。
太极拳名家杨露禅年轻时苦练丹田,每日站桩数小时,直至小腹如抱球,劲力浑厚,与人交手时仅凭丹田一抖便能将人震退。这便是“抱丹”境界的体现,内劲凝聚不散,成为自然之势。
图片
想要臂劲绵长沉实,不能靠肌肉紧绷,反而要“扩背沉肘”,借助背阔肌与丹田的协同发力。形意拳大师郭云深曾以“半步崩拳”闻名,其劲力并非来自手臂猛冲,而是通过腰背压缩、肋条撑开,瞬间将丹田之力传导至拳锋。
据说他与人切磋时,常以看似缓慢的一拳将对手击飞,旁观者皆以为用了巧劲,实则全靠内功支撑。中国武术讲究“易”字,即通过修炼改变自身。筋腱要如弹簧般伸缩自如,肌肉需刚柔并济。
推手看似比拼手法,实则较量内劲。高手推手时“外柔内刚”,如同推转磨盘,对方稍一接触便觉力道铺天盖地。清末太极拳宗师杨班侯与弟子试手时,常以单臂轻搭对方手腕,弟子即感全身被控,进退不得。这不是技巧玄妙,而是功力碾压。
图片
正如老拳师所言:“十斤对一斤,无需技巧;半斤对八两,方显手段。”武术修炼如同铸剑,千锤百炼才能锋芒内敛。真正的强者,不在招式繁复,而在筋骨如铁、丹田如炉。练武即练人,改变从自身开始,这便是传统武术的终极智慧。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科元网-配资知名配资门户-配资网络炒股-网上配资平台开户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